酸模叶蓼

发表于 中药库 分类,标签:

酸模叶蓼

别名 辣蓼、酸模叶蓼、旱苗蓼、苦蓼大马蓼、白辣蓼、辣蓼草、
出处 《江苏植药志》 出自《江苏植物志》
来源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性状鉴别 茎直径约至6mm;表面有紫红色斑点。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,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,下面密被白色绵毛,有腺点;托叶鞘无缘毛。圆锥花序,花密生;花被4裂,有腺点。气微,辛、辣。
以叶多、带花、味辛辣浓烈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①上表皮多列性非腺毛较多,长80-273μm;单细胞非腺毛较少,长约至1120μm,直径约7μm,基部常有一短细胞并生;腺毛较多,头部类圆形或椭圆形,4-15个细胞,直径27-36μm。②下表皮单细胞非腺毛众多,腺毛偶见。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。
炮制
温、
辛、
归经
功效 截疟、化湿、解毒、活血、健脾、消肿止痛、
应用举例 治痢疾:辣蓼一把。晒干,浓煎温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江苏药材志》) 治痢疾:辣蓼一把。晒干,浓煎温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江苏药材志》)
用法 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10-20g。
注意事项
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0 篇评论

发表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