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柑草
别名 | 夜关门、地莲子、蜜柑草、 |
出处 | 《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》 出自《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》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全草长15-60cm;茎无毛,分枝细长。叶2列,互生,条形或披针形,长8-20mm,宽2-5mm,顶端尖,基部近圆形,具短柄,托叶小。花小,单性,雌雄同株;无花瓣,腋生。蒴果圆形,具细柄下垂,直径约2mm,表面平滑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小毒、 |
味 | 苦、淡、 |
归经 | 胃、肝、 |
功效 | 止痢、清肝明目、止泻、利胆、利尿、渗湿、健胃、消疳、消食、清热、明目、清热利湿、 |
应用举例 | 治痢疾,肠炎:蜜柑草一两至一两半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治痢疾,肠炎: 蜜柑草一两至一两半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|
用法 | 3~5钱。外用全草捣烂敷患处。 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草捣敷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萝瓝
-
太白米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