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粱米
别名 | 白米、白粱米、 |
出处 | 《别录》
出自1.《别录》。 2.陶弘景:白梁,今处处有,襄阳竹根者最佳,所以夏月作粟飨,亦以除热也。 3.《唐本草》:白梁,穗大多毛且长。诸梁都相似,而白梁谷粗扁长,不似粟圆也,米亦白且大,食之香美,黄梁之亚矣。陶云竹根,竹根乃黄梁,非白梁也。然梁虽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微寒、无毒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胃、脾、 |
功效 | 和中、益气、除热、止烦渴、续筋骨、除烦止渴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中风,心脾热,言语蹇涩,精神昏愦,手脚不遂,口喎面戾:白粱米三合,荆芥一握,薄荷叶一握,豉三合。以水三大盏,煮荆芥、薄荷、豉,取汁二盏,澄滤过,入米煮作粥,空腹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粱米粥) ②治蓐劳:猪肾一具(切,去筋),淡豆豉五合(绵裹),白粱米三合,葱白(切)一升,人参、当归各一两。水三升,煎八合,分二服。(《普济方》粱豉汤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或煮粥。 内服:煎汤。,30-90g;或煮粥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野苏子根
-
大岩七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