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黄杨
别名 | 山黄杨、千年矮、小黄杨、细叶黄杨、瓜子黄杨、乌龙木、黄杨木、 |
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有纵棱,小棱四棱形,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,叶片长1-3cm,宽0.8-2cm。阔椭圆形、阔倒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。先端圆或钝,常有小凹口,基部圆或急尖或楔形,叶面光亮,中脉凸出,侧脉明显,叶背中脉平坦或稍凸出,中脉上常密被短线状钟乳体。革质。叶柄长1-2mm,上面被毛。气微,味苦,无毒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无毒、 |
味 | 苦、 |
归经 | 心、肝、肾、 |
功效 | 止痛、理气、祛风湿、祛风除湿、 |
应用举例 | 治跌打损伤:㈠黄杨木泡酒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㈡黄杨木干枝叶一两,青石蚕(水龙骨)四至五钱,嫩竹叶、厚朴各三至四钱。水煎,早、晚空腹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治跌打损伤: 一、黄杨木泡酒服。 (《四川中药志》)二、黄杨木干枝叶一两,青石蚕(水龙骨)四至五钱,嫩竹叶、厚朴各三至四钱。水煎,早、晚空腹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敷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蚕茧壳
-
白鸭肉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