苇茎
别名 | 苇茎、嫩芦梗、嫩芦梗、芦茎、 |
出处 | 《唐本草》 出自《唐本草》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,长30cm,直径0.4-0.6cm。表面黄白色,光滑,具光泽。有的一侧显纵皱纹,节间长10-17cm,节部稍膨大,有的具残存的叶鞘,叶鞘外表面具棕褐色环节纹,其下有的具3-5mm宽的粉带,内表面淡白色,有的具残存的绒毛状髓质横膜。质硬,较难折断,断面粗糙,中空;气微,味淡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无毒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心、肺、 |
功效 | 止咳、解毒、清肺、排脓、 |
应用举例 | 治咳有微热,烦满,胸心甲错,是为肺痈:苇茎二升(切,以水二斗,煮取五升,去滓),薏苡仁半升,槐仁三十枚,瓜瓣半升。细切,纳苇汁中,煮取二升,服一升,当有所见吐脓血。(《千金方》苇茎汤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2~4两)。 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可用至60-120g。外用:适量,烧灰淋汁;熬膏敷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光板
-
帕空耸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