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胆
别名 | 猪胆、 |
出处 | 《别录》 出自《名医别录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|
炮制 | |
性 | 寒、 |
味 | 苦、咸、 |
归经 | 大肠、胆、肝、肺、胃、心、 |
功效 | 清热、润燥、解毒、杀虫、清心、痈肿、疗伤、明日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伤寒五、六日,斑出:猪胆、苦酒各三合,鸡子一枚。三味合煎三沸,强人尽服之,羸人须煎六、七沸,分为二服,汗出即愈。(《千金方》猪胆汤) ②治口中干燥无津液而渴:雄猪胆五枚,定粉(《纲目》引作天花粉)一两。-上二味,以酒煮胆,候皮烂,即入粉研细,同煎成煎,丸如鸡头大,每服二丸,含化咽津。(《圣济总录》猪胆煎) ③治阳明病津液内竭,大便硬,不可攻:大猪胆汁一枚,泻汁,和少许法醋,以灌谷道内,如一食顷,当大便出宿食恶物。(《伤寒论》猪胆汁导法) ④治大便燥结:猪胆、蜂蜜,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⑤治少阴病,下利脉微者,与白通汤,利不止,厥逆无脉,乾呕烦者:葱白四茎,干姜一两,附子一枚(生,去皮,破八片),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。上五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胆汁,人尿,和令相得,分温再服。(《伤寒论》白通加猪胆汁汤) ⑥治黄病:猪胆一个,鸡蛋一个。共调匀,不拘时服。如嫌苦难下,用于糕咽之,连服三次。(《梅氏验方新编》猪胆蛋) ⑦治瘦病咳嗽:猪胆和小便、生姜、橘皮、诃梨勒、桃皮。煮服。(《本草拾遗》) ⑧治目赤病及胎赤:猪胆和绿盐五分,点眦。(《广济方》) ⑨治翳膜:猪胆一只,硇砂(细研)穰在猪胆中成膏,系定,悬当风处,候白衣如霜出,扫下收瓷合子内,旋旋用柱子点入眦中,觉痒乃罢,便无翳膜,未尽再点之。(《鸡峰普济方》猪胆膏) ⑩治喉痛:猪胆、射干、玄明粉、人中白、知母。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⑾治痔疮:猪胆七枚,取汁,炭火熬成膏,用单纸摊敷,须先用槐根白皮煎汤温洗。然后敷药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猪胆膏) ⑿治汤火伤疮:猪胆调黄柏末涂之。(《外台》) ⒀治诸般痫搐:半夏一两(汤洗七遍),狼猪胆三个,取汁浸半夏于瓷器中,晒干,切片焙燥,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煮面和丸,桐子大,每服五、七丸至十丸,煎麦门冬熟水下,食后临卧各一服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猪胆半夏丸) |
用法 | 内服;煎汤,取汁冲服1~2钱;或入丸,散。外用:涂敷、点眼或灌肠。 内服:煎汤,6-9g;或取汁中,每次3-6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、点眼或灌肠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黄姑子
-
秋蒿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