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仙根
别名 | 水仙球根、水仙头、水仙根、 |
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纲目》。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鳞茎呈圆形,或微呈锥形,直径约4~5厘米。外面包裹一层棕褐色的膜质外皮,扯开后,内心为多数相互包裹的黄白色瓣片(鳞叶)。质地轻,无甚气味。以个大、内心充实者为佳。 性状鉴别 鳞茎类球形,单一或数个伴生。表面被1-2层棕褐色外皮,除去后为白色肥厚的鳞叶,层层包合,割皮后遇水,有粘液渗出。鳞片内有数个叶芽和花芽。鳞茎盘下有数10条细长圆柱形根。气微,味微苦。 |
炮制 | 《本草会编》:"五月初收根,以童尿浸一宿,晒干,悬火暖处。" 五月初收根,以童尿浸一宿,晒干,悬火暖处。 |
性 | 寒、毒、滑、 |
味 | 苦、微辛、甘、 |
归经 | 心、肺、 |
功效 | 痈肿、解热、清热解毒、散结消肿、排脓消肿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外用:捣敷或捣汁涂。 外用:捣敷或捣汁涂。 |
注意事项 | 本品有毒,不宜内服。 阴疽及痈疮已溃禁用。本品有毒,不宜内服。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榼子
-
流痰草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