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 中药库 分类,标签:

别名 狍子、狍、狍茸、
出处 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 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性状鉴别,全长多为5-7cm,直径2-2.5cm。基部较粗,顶端渐细,先端钝。全体布满灰褐色茸毛,茸体有纵棱,质坚硬,断面有细孔。气腥,微臭,味咸。
显微鉴别,组织特征,毛茸密集,基部略作膨大,表皮层颗粒细胞较大,略密;真皮层外侧乳头呈波浪状突起;内侧有圆形小血管较大;骨小梁间隙略密,多为娈曲长分枝状;骨陷窝内侧外侧均较密,比较规则环绕骨小梁间隙,似层状排列,单个呈长多角形,如砂晶状,直径大至8μm,骨小管不明。
炮制
温、
咸、甘、
归经 肾、
功效 益精血、补肾阳、强筋骨、
应用举例
用法 内服:研末冲,每次3g,每日9g;中浸酒;或入丸、散。
注意事项 阳虚阳亢者禁服。
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0 篇评论

发表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