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紫
别名 | 大茅根、野苇子、红紫、巴茅根、 |
出处 | 始载于《本草纲目》。 |
来源 |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,呈扁圆柱形,常弯曲,直径2.5-5mm。表面黄白色,略具光泽及纵纹。节部常有极短的毛茸或鳞片,节距0.5-1.9cm。质硬脆,断面皮部裂隙小,中心一小孔,孔周围粉红色。气微,味淡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 |
味 | 甘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活血、清热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3~4两。 内服:煎汤,60-90g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长蕊珍珠菜
-
兔子拐棒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