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牡蛎

发表于 中药库 分类,标签:

土牡蛎

别名 土牡蛎、
出处 《四川中药志》 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贝壳呈半椭圆形或船形,因久为河水冲击及泥水覆盖,多显枯松状态。壳片沉重厚实,腹面边缘较薄,顶部较厚。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,角质层多已剥落,呈粉灰状,剥落处显出银白色的内层。角质层质地较光滑;并有较细的环纹;内表面亦银白色,有光泽,附有白色粉霜,细致,易粘手。质坚硬,击碎后,断面起层。嗅之微似石灰气味。以色白、壳厚实,沉重、表面带粉灰和有光泽者为佳。 贝壳呈半椭圆形或船形,因久为河水冲击及泥水覆盖,多显枯松状态。壳片沉重厚实,腹面边缘较薄,顶部较厚。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,角质层多已剥落,呈粉灰状,剥落处显出银白色的内层。角质层质地较光滑,并有较细的环纹;内表面亦银白色,有光泽,附有白色粉霜,细致,易粘手。质坚硬,击碎后,断面起层。嗅之微似石灰气味。以色白、壳厚实、沉重、表面带粉灰和有光泽者为佳。
炮制 去净泥沙,打碎,生用,或煅后研成粉末用,其粉在四川亦称为"蛤粉"。 去净泥沙,打碎,生用,或煅后研成粉末用。其粉在四川亦称为蛤粉。
微寒、无毒、
咸、涩、
归经 肝、肾、
功效 散结、敛汗、固精、软坚、清热、收敛固涩、
应用举例 ①治阴虚阳亢,烦躁头晕,虚热外浮及盗汗遗精:土牡蛎、龙骨。煎汤服。
②治赤白带下:土牡蛎、山药、龙骨、海螵蛸、茜草。研末为丸服。(清带丸)
③治瘰疬结核:土牡蛎、贝母、夏枯草、玄参。研末为丸服。(消核丸)
④治自汗不止:土牡蛎、黄芪、麻黄根、浮麦。研末为散服。(牡蛎散)
用法 内服:煎汤,3~6钱;或入丸、散。 内服:煎汤,10-20g;或煅后研末;或入丸、散。
注意事项 虚寒肿弱者忌服。
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0 篇评论

发表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