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毛球

发表于 中药库 分类,标签:

栗毛球

别名 栗毛壳、栗刺壳、风栗壳、板栗壳斗、板栗壳斗、栗毛球、
出处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 性状鉴别 总苞球形,直径3-5cm,外面有不锐被毛的刺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炮制
平、
涩、甘、
归经
功效 止血、化痰、清热散结、
应用举例 ①治痰火头疬:风栗壳一两,蜜枣三枚。同煎服。(《广东中药》Ⅱ)
②治痰火核:风栗壳配夏枯草煎服。(《广东中药》Ⅱ)
③治丹毒红肿:板栗壳斗水煎洗患部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④治小儿百日咳:风粟壳三钱,加糖冬瓜五钱煎服。(《广东中药》Ⅱ) ①治痰火头疬:风栗壳一两,蜜枣三枚。同煎服。(《广东中药》Ⅱ)②治痰火核:风栗壳配夏枯草煎服。(《广东中药》Ⅱ)③治丹毒红肿:板栗壳斗水煎洗患部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④治小儿百日咳:风栗壳三钱,加糖冬瓜五钱煎服。(《广东中药》)
用法 内服:煎汤,0.3~1两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 内服:煎汤,9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注意事项
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0 篇评论

发表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