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金草
别名 | 鬼针草、黄花雾、玉盏载银杯、婆婆针、感冒草、豆渣草、鬼见愁、豆渣菜、狗札、细毛鬼针草、一包针、刘寄奴、跟人走、带人走、豆叉菜、杈杈草、牙金草、虾钳草、三叶婆婆针、路边针、三叉枪、一把针、引线包、金丝苦令、草鞋坪、粘身草、鬼菊菊、盲肠草、 |
出处 |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十四隰草类鬼针草条附图特征与本种相符。 |
来源 | 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茎钝四棱形,基部直径可达6mm。中部叶对生,茎下部叶较小,常在开花前枯萎;中部叶对生具柄,三出,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叶缘具粗锯齿;顶生小叶稍大对生或互生。头状花序总苞草质,绿色,边缘被短柔毛,托片膜质,背面褐色,边缘黄棕色;花黄棕色或黄褐色,无舌状花。有时可见10余个长条形具4棱的果实;果实棕黑色,先端有针状冠毛3-4条,具倒刺。气微,味淡。 |
炮制 | |
性 | 凉、 |
味 | 甘、微苦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利湿、解毒、健脾、清热、 |
应用举例 |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10-30g,鲜品加倍;或熬膏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 |
注意事项 | 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妇女经期忌服。"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花杆莲
-
云实
: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