秫米

发表于 中药库 分类,标签:

秫米

别名 众、秫、糯秫、糯粟、黄糯、黄米、秫米、
出处
来源 《中华本草》、
性状
炮制 1.生秫米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,筛去灰屑。
2.炒秫米《得配本草》:“炒用”。现行,取净生秫米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,微具焦斑。
饮片性状:生秫米呈小球形,直径约lmm。表面类白色,一侧面可见一凹糟,断面白色。质硬,富粉性。气微,味甘。炒秫米形如秫米,表面黄色,微具焦斑。具焦香气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微寒、
甘、
归经 胃、肺、大肠、
功效 安神、和胃、祛风除湿、解毒敛疮、
应用举例
用法 内服:煎汤,9-15g,包煎;或煮粥;或酿酒。外用。适量,研末撒;或捣敷。
注意事项 小儿不宜多食。
1.《食疗本草》:“壅五脏气,动风,不可常食。”2.《养生集》:“味酸性热,粘滞,易成黄积病,小儿不宜多食。”(引自《纲目》)
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
0 篇评论

发表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