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荴
别名 | 栗子内薄皮、栗蓬内膈断薄衣、栗荴、 |
出处 | 《纲目》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 |
来源 | 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 |
性状 | 性状鉴别 内果皮破碎成大小不等的块片,厚约1-1.5mm。外表面棕色,粗糙,内表面常与膜质的种皮粘连,淡棕色,平滑。质脆,易碎。气微,味微涩。 |
炮制 | |
性 | 平、无毒、 |
味 | 涩、甘、 |
归经 | |
功效 | 散结、下气、 |
应用举例 | ①治栗子颈:栗蓬内膈断薄衣(栗荴),捣敷之。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 ②治骨鲠在咽:栗子内薄皮(栗荴)烧存性,研末,吹入咽中。(《纲目》) ①治栗子颈:栗蓬内膈断薄衣(栗荴),捣敷之。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②治骨鲠在咽:粟子内薄皮(栗荴)烧存性,研未,吹入咽中。(《纲目》) |
用法 | 内服:煎汤,3-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吹咽喉;或外敷。 |
注意事项 |
本站声明:本平台不卖药,不开方,不行医,不治病,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,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。
-
« 上一篇:
麦穗夏枯草
-
花叶鱼鳅串
:下一篇 »